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行业新闻

医疗影像NG体育

  NG体育当富士胶片公司于12月18日星期三宣布已签署正式协议,以16.5亿美元(179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日立公司的诊断成像产品线时,外界的猜测终于被确定了。总部位于东京的相机和影印机巨头的这一举动将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影像公司之一,其规模可与西门子、GEHealthcare、飞利浦和佳能这四大公司相抗衡。在全球医疗影像诊断医疗器械公司排行榜中,富士胶片和日立均位居前列。据Evaluate的报告显示,目前,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在医学影像领域合计占有65%的市场份额。合并后,富士胶片的市场份额将接近佳能医疗(佳能医疗在医学成像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自1953年推出X射线系统以来,日立一直提供使用诊断成像系统,IT和电子健康记录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其诊断成像系统业务在全球拥有强大的业务,提供包括CT,MRI,X射线和超声系统在内的全面产品套件。该业务不仅可以作为稳定的收入基础,而且还显示出进一步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凭借其超声系统,日立是提供其高品质图像和出色操作性的广泛产品的全球领导者之一。富士胶片将医疗保健业务作为其重要的增长支柱之一,一直在积极地将其管理资源投入到该业务中,以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医疗保健公司,涵盖包括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在内的“预防”业务,包括诊断成像系统和医疗IT在内的“诊断”业务,和包括再生医学和生物制药CDMO、小分子药和生物类似药开发、高纯化学试剂和无血清培养基开发生产的“治疗”业务。涵盖“诊断”领域的医疗系统业务引领整个医疗保健业务,提供以医疗IT为核心的各种医疗诊断产品和服务,从X射线,内窥镜检查,超声到体外诊断系统。富士计划将日立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RI)和富士胶片自主开发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AI)软件等结合起来,打包向医疗机构提供。过此次收购,FUJIFILM将为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公司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并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日立公司在自己的公告中表示,随着人口的持续老龄化和需要更高水平的照料,预计成像线将稳定增长。然而,规模扩张对于这条生产线变得越来越关键,并且对于对抗合并和“加剧全球竞争”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官方认为,鉴于富士胶片的“高度互补的销售渠道和出色的技术水平”,此次出售将有助于增强其竞争力并实现进一步的增长。图像处理中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富士胶片(FUJIFILM)集团依托自身核心技术特点和优势积极转型,医药和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已经成为其核心业务领域,并在未来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更好地应对行业趋势,满足客户需求。-2015年,富士胶片(FUJIFILM)扩大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投入,收购了由iPSC(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先驱JamesThomson创立的开发干细胞治疗药物的公司CellularDynamicsInternational(CDI)。-2016年,富士胶片(FUJIFILM)从日本Takeda制药收购了WakoPureChemical工业公司,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高端实验室生命科学及化学试剂供应商之一。-2018年,富士胶片(FUJIFILM)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具有超过45年历史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美国IrvineScientific(现已更名为FUJIFILMIrvineScientific/欧文细胞培养基),从而一跃成为全球细胞培养基尤其是无血清培养基领域的重要玩家。2019年,富士胶片(FUJIFILM)集团宣布又以8.9亿美元的现金收购Biogen丹麦位于哥本哈根附近的大规模生物药生产工厂,包括6个15000L大型不锈钢生物反应器,交易结束后,Biogen丹麦工厂将成为富士胶片(FUJIFILM)全球第四个生物药合同代工生产(CDMO)设施。

  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今天宣布,有意将医学影像业务以2.76亿美元出售给瓦里安医疗系统。珀金埃尔默的医学影像业务是为工业、医疗和牙科x光成像系统提供关键部件——平板x射线探测器。“将我们的医学影像业务和瓦里安的能力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支持客户、继续创新和开发新的成像系统,”珀金埃尔默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Robert Frie说,“此外,业务的适当剥离让我们能够更加聚焦投资、在一些优先项目领域加快增长速度。”收购完成后,瓦里安将对旗下成像部件业务(Varex)进行拆分上市。预计该交易将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

  医疗影像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医疗影像设备的发展已使“影像信息”不再是初期阶段时单纯意义上的“影像”涵义,它可以携带有人体机能、生化成分等生物学信息,形态学分析只是其基本内容,新概念的“影像”已成了综合信息的代名词。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疗影像设备发展。《中国制造2025》、《关于促进杜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都相继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等高性能诊疗设备。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CT、DR等医疗影像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愈加重视医疗影像设备发展,预计后期国家将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医疗影像设备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967亿元增至2025年12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 《2021年“十四五”中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十四五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路径、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概况、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上游分析、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下游分析、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企业分析、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等八个章节展开,通过对当前的行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行业发展现状,从而预测“十四五”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PART 1 十四五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疗影像设备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关于促进杜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范和引导集团化经营的医疗影像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同质化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CT、DR等医疗影像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愈加重视医疗影像设备发展,预计后期国家将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医疗影像设备发展。 高端医疗影像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本土企业创新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国产医疗影像设备进口替代潜力大。当前国家鼓励发展医疗器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目前,各大省市十四五规划均提及医疗器械。政策支持下,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可期。PART 2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概况 医疗影像设备使用X射线、电磁场和超声波来提供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影像。由于医疗影像技术的非侵入性和相对安全性,其得到广泛使用。医疗影像往往是医生在进行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时首选的诊断方法。 医疗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CT)、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数字影像设备、医用X线机、超声成像设备。PART 3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环境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PART 4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系统的不断完善,对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58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2%。PART 5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上下游分析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2189亿元,同比增长12.7%。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可达2953亿元。PART 6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企业分析 迈瑞医疗为全球市场提供医疗器械产品,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通过前沿技术创新NG体育,提供更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世界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诊疗效率。2019年全球医疗设备供应商排行榜位列第42,股票代码:300760。PART 7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967亿元增至2025年12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PART 8 附录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报告共计79页,完整报告请下载:《2021年“十四五”中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11月17日消息,医疗影像AI公司深透医疗(Subtle Medical)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钟鼎资本,春华创投联合领投;Fusion Fund、本草资本、榕泉资本(Banyan Pacific Capital)、达泰资本、欧洲医疗基金Crista Galli Ventures、Catchlight Capital等共同参与。自2020年底A轮融资完成后至今,深透医疗搭建了销售团队,加速医疗影像AI产品SubtlePET 、SubtleMR 的商业化,2022年全年订单额接近亿元。深透医疗创始人宫恩浩博士表示,目前公司收入约八成来自海外市场订阅制、按例付费,产品和模式得到验证后,正积极拓展国内医院、影像中心及体检中心,主要通过SaaS订阅、软件授权模式合作,也在试点探索“按例付费”模式。围绕为医疗机构降本增效这一目标,在影像采集环节,深透医疗通过AI技术,研发了SubtleMR、SubtlePET、SubtleGAD等医学影像增强产品矩阵。SubtleMR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优化数据重建成像过程,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令MRI检查实现4-10倍加速;与初代SubtleMR相比,新版本可增强人体各个部位的MRI图像。SubtlePET则可以将原本PET-CT扫描时间缩短2-4倍。目前,这两款产品均已获得美国FDA、欧洲CE及中国NMPA的注册证。应用SubtleMR前后的MRI图像对比深透医疗第三款产品是造影剂相关应用SubtleGAD,主要解决MRI检测过程中重金属钆沉积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仅需要10%剂量的造影剂,就能达到同样的增强成像效果,”宫恩浩介绍道。此外,深透医疗的产品线还包括:影像生成加速产品SubtleSynth、术中实时影像增强产品SubtleIR,以及优化显影流程的SubtleQC。对于产品矩阵拓展的逻辑,宫恩浩表示主要是两个维度:一是将AI技术延伸至更多检查类型。在医学影像中,MRI、PET-CT占据了约1/4的体量,另外还有CT、SPECT、X光、超声等医学影像检查,也意味着还有3-4倍左右的可拓展空间。二是从医学影像检查的流程角度,往上游延伸做调度与工作流应用,往下游延展做质量控制、定量化分析等应用。在与硬件设备、PACS系统兼容性方面,深透医疗软件产品能够兼容西门子、GE等各品牌的设备型号及不同序列;工作流程方面,相关软件可部署于扫描设备与PACS系统之间,完成图像增强处理后,将图像发送至PACS系统,供医生阅片。为了巩固在医疗影像图像增强领域的先发优势,深透医疗从2017年起布局了超过20项国际专利。该公司的技术最早出自斯坦福大学实验室,据了解,2017年创立初期深透医疗已与斯坦福大学达成协议,获得创始人宫恩浩博士所在实验室多年研发技术、专利与数据的独家授权。2022年,深透医疗全年订单额接近亿元规模;与2021年Q4相比,全球临床服务业务量实现了5倍增长。据了解,完成本轮融资后,公司将进一步建设市场销售及部署团队,加快软件解决方案的推广。“之前会有人认为获批拿证是终点,但事实上,拿证只是一个起点。2020年A轮融资完成后,我们搭建了专门的销售团队,来探讨到底谁才是目标客户、该怎么卖。”宫恩浩介绍,之所以可以快速落地,拿到近亿元规模订单,一方面是商业模式比较清晰、团队执行力强;另一方面,医院等机构要寻找的是准确度、稳定性都有保障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非简单购买一款软件,深透医疗开展的多中心临床验证、发表的学术论文正是一种证明。另外,深透医疗也在拓展与药企之间的合作,其中与拜耳合作开展“造影剂+AI”的联用研究,以通过更低剂量的造影剂,实现更高质量的显像效果。在针对肿瘤、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新药研发中,深透医疗通过加速影像诊断的速度、提升质量,以助力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未来还将探索基于影像的、新药治疗效果预测等服务。

  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宣布,公司已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以下简称“日立”)签订协议,收购日立的影像诊断相关业务,以进一步拓展医疗健康事业。收购前,日立将成立一家新公司继承相关业务。根据富士胶片与日立于12月18日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富士胶片将从日立收购新公司的所有股份。本次收购的完成需满足惯例成交条件并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收购价格预计约1790亿日元sup[1]/sup。/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通过此次收购,富士胶片的自主影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日立庞大的产品线,以进一步拓展医疗系统业务,创造新价值,为提高医疗质量做出贡献。此外,公司将利用强大的全球销售网络,面向全球市场提供价值。/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日立自1953年推出X线摄影系统以来,致力于提供影像诊断系统、医疗IT服务、电子病历等解决方案,助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其影像诊断系统业务具有强大的全球影响力,提供包括CT、MRI、X线摄影系统和超声诊断设备在内的广泛产品线。该业务不仅构成了日立公司稳定的收入基础,同时具有进一步的增长潜力。尤其是日立旗下超声诊断系统,提供品种繁多的产品线,图像质量卓越,操作性强,占据全球领先的地位。/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富士胶片将医疗健康领域定位为重要的增长支柱之一,通过积极投资管理资源,旨在成为一家全面覆盖“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医疗健康公司。在“预防”领域拥有化妆品和保健品、“诊断”领域拥有影像诊断系统和医疗IT、“治疗”领域则包括再生医学和生物制药。其中,医疗系统业务作为“诊断”领域的主力产品,引领着富士胶片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提供以医疗IT为核心,从X线诊断系统、内镜、超声到体外诊断系统等多种医疗设备产品线,面向全球提供综合医疗解决方案。在医疗IT领域,富士胶片利用积累至今的自有影像处理技术,推进为医疗现场的工作流程提供支持的人工智能技术品牌“REiLI”的研发和实用化。/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通过这次收购,富士胶片将能够提供更高品质的丰富的解决方案,为成为世界领先的医疗健康公司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引领作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预期协同效应:/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1)扩充产品线,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通过与日立的影像诊断系统业务相结合,富士胶片将能够提供一站式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CT、MRI影像诊断、医疗IT、体外诊断和内镜检查。这将极大增强向医疗机构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此外,富士胶片作为一家覆盖“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医疗公司,将结合医疗系统业务和医疗领域的其他业务(如制药和再生医学),创造富士胶片特有的新业务。/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2)利用富士胶片自主的影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通过将富士胶片广受全球好评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等产品中使用的自主影像处理技术和AI技术,与日立医疗影像诊断系统产品相结合,富士胶片将能够提供更具价值的解决方案。例如,将AI技术运用在CT摄影中可以降低噪声,实现低剂量检查。此外借助丰富的产品线,能够增进富士胶片与医疗机构和医疗专家的协作,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图像和操作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运用和分析,富士胶片将进一步拓展“AI智能诊断”、“AI系统维护”等新业务。/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3)通过交叉销售扩大营销能力/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富士胶片将利用两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销售渠道,通过交叉销售进一步拓展业务。/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富士胶片将持续开发和提供广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临床需要,并致力于提供更高效的医疗诊断和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维护和改善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收购业务概述:/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业务描述:/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影像诊断系统(CT、MRI、X线摄影系统、超声诊断设备)和电子病历的研发、制造、销售和维护服务。/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1]收购价格取决于交割时企业的现金、净债务和营运资本水平,有可能产生变化。此项交易预计将于2020年7月完成,目前本次收购仍需满足惯例成交条件并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新闻背景/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富士胶片集团:由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富士施乐株式会社两大事业公司组成,全球联结子公司达279家,员工7.2万余名, 2018财年销售总额约合 219.05亿美元,营业利润约合18.90亿美元。/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在华业务统括机构,2001年4月12日成立,总部位于上海,业务领域包括数码相机、影像产品、印刷产品、医疗产品、光电产品、产业材料等,注册资金2.134亿美元。(截至2019年3月)/span/ppbr//p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发,依托苏州国科康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的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康成睿视”成功获得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编号:苏械注准)。医疗器械注册证康成睿视可实现医学影像分割、影像配准和组织三维建模,可对胸腹部骨骼、心脏、主动脉、肺、肝、肾脏、脾脏和前列腺等组织器官进行自动分割及定量分析,可应用于放射科、介入科、神经科、外科、肿瘤科、骨科等众多临床专科,为医生提供可靠、定量和精准的三维诊疗信息,便于辅助诊断和手术方案规划,增加诊疗精准性。康成睿视医学影像处理软康成睿视由医学影像室戴亚康团队研发。该团队聚焦“多模态+AI”智能辅助诊疗方向,研发智能精准介入手术计划导航、无创高时空分辨脑机接口、医疗健康大数据管理分析等关键技术和系统。康成睿视获批上市,标志着团队在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疗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团队另有多款产品正在研发、注册证报批和产业化推进中。肝脏及肿瘤三维重建胸部组织三维重建 该成果获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是苏州医工所成果转化的又一成功典范,证实了研究所特色发展模式的有效性。未来,研发团队还将进一步秉承脚踏实地、锐意创新的“工匠精神”,进一步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手术计划导航系统,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包括医疗服务商、支付方、政府和其他利益方,正积极以高效、公平合理的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慢病扩散以及人口老龄化是引发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学人信息部(EIU)的报告指出,按美元计算,2014年60个国家的医疗健康支出平均增长了2.6%,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医疗行业支出差异明显。图1能看到中国2013年人均医疗花费为367美元,离美国人均9146美元差距显著。全球2016年预计医疗花费增长四个百分点,2017年和2018年将平均超过6%,尤其是亚洲和中东地区,私立或公立医疗花费都将继续上涨。但现 实是矛盾的,既要控费,又要提高服务水平,为此EIU预测2015~2019年,全球医疗健康支出平均仅增加4.3%,占据总GPD的比例是由2015年 的10.3% 下降到2019年的10.1%。纵观影响2016全球医疗行业的几大因素,分别是人口、经济、运营、创新和制度监管。如图2所示。尽管医疗费用增加与行政费用、保险费上涨、护理成 本过高等密切相关,但另一方面,采用新医疗技术和创新手段也会导致医疗成本上涨。但未来发展道路是明晰的,相关部门必须寻求新的方式以降低成本。影响医疗成本的因素分析医疗机构的整合趋势医疗行业正从过去零碎分散的模式转向整合和连接。在部分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大幅攀升的成本将呈现“规模越大越好”的演化格局。医疗机构相互并购,医生群体结盟独立,既顺应经济扩增的趋势,也能有力抵御不断施压的上层监管。提高医疗流程透明度、增加护理质量,提升医疗结果,是监管部门所要求的,由个人决定医疗方式将逐渐被标准化的指导和政策规定所替代。最后,通信技术的普及将连接全世界,大众对医疗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追求人口健康负责健康管理的医疗机构意识到现在更需要提前预知人们的疾病风险,医疗机构和社会保健体系当通力合作,让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由疾病治疗转型为医疗预防,从而优化医疗结果。尽管在英国、墨西哥、日本和德国已经显现了好的苗头,但整体来看,预防医疗还处于早期阶段。价格评级标准的改变最著名的转变就是美国提倡医疗改革从由按服务项目付费的FFS模式,转向按服务结果付费的VBS方式。现状是一些机构在积极为VBC模式作准备,另一些仍 然保持观望态度。行动缓慢的医疗机构其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VBS模式的投资巨大,且FFS付款模式利润可观,而且利益相关方对医疗价值判断还未作出明 确合理的硬性规定。所以,当医疗费用和病人数量同步激增,利益相关方需要想方设法采取更低廉的成本来应对。现实是很多障碍正阻挡目标的实现。VBC模式医疗卫生系统正在通过优化供应链,加速,改善服务。比如批量采购、提高记录管理、减少劳动力成本支出、提高临床医疗效率,这些途径都能在短期内提 升利润,但终究不是最本质的解决办法。前瞻性地卫生医疗系统对现有财务业务模型更为看重,会重视每一美元换来的医疗实际价值。图3反映了VBC付费模式由FFS、共享节约、绑定付费、风险共担到成本平摊等模式的过渡,由低阶向高阶,医疗机构承担的控费责任和支付费用风险也越来越高。为此,医疗机构为重建VBC模式,需要围绕如下方面进行投入:1.对医疗表现进行评估:采取报告和分析工具测量结果;2.病人参与:利用工具提升病人医疗知识和能力,增加治疗依从性;3.医疗协同:医疗服务方审时度势地适时参与管理,减少成本,提升质量;4.风险分担:对由临床或病人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风险进行分级管控;5.医疗计划:基于循证医学开发新的医疗路径,持续管理疾病。PPP模式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将构建基础设施、共同开发技术,参与运营管理活动。PPP模式能帮助政府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拓展医疗覆盖面,解决成本负担。一些PPP模式包括风险分级,类似VBC模式,政府会根据医疗结果给私人机构以经济奖励。PPP模式会催生更高效的医疗运营体系,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就是最明显的变化。从单一科室的孤立医疗转向整合多科室的综合性医疗,从断点片段式医疗跨向疾病连续监测医疗,从以医生为主体转向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从个体医生的医疗服务转向多专业混合小组诊断医疗,从片面局部的医疗管理转向与外部合作共同管护病人。德勤报告还指出对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即便中国政府已经为医院投入大量资金,但医疗基础服务还有待加强。这些城市需要训练有素的医生、擅长疾病诊断的医生以及其 他医疗从业者,让移动医疗技术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最大化。图6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在2014年和2019年每千张床位和当地人口的相对比率。此外,各国在医疗行业方面的改进还包括重组行政功能、信息共享和公开、减少重复的医疗检测服务、大胆采用数字技术,减少对面对面医疗的依赖,提倡居家护理医疗和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很多国家比如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都有不同的自主性医疗健康机构,从初级到二级医疗、三级医疗、临床培训、领导力发展、质量标准制定、检验、 监管到决策机构,有不同的服务行政部门,分别各司其事。预计,2016年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都会努力降低单位成本,实施共享服务。另外据兰德公司研究,美国31%的医疗费用发生在院内,改善院内医疗协调流程,对降低医疗浪费,促进整个医疗行业发展大有裨益。成本压力、人员配比 模式改变、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偏好都营造了“无处不在”的新医疗。相应地,众多医疗健康系统都在引进可供选择的多种医疗服务模式,如去中心化地由国家控制下 放到地方管理,从大型医院移植到成本更低的基础设施应用。据统计,平均来看,从2014年到2017年,每1000名医生和全世界人口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印度是最短缺医生的,医生和人口比例为 0.6:1,而中国同样不容乐观。医院多点执业还未放开,这阻止了民营医院的发展。虽然在部分地区有多点执业的试点项目,但大众还是在意公立医院的排名和 品牌影响力NG体育,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在招收高信誉度的医生方面困难较大。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加之持续监管压力,美国医疗机构大多采取并购整合医院的形式,提供规模化地大卫生系统和更广泛的服务范围。2014年和2015年中期,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投资并购增长加剧,如图8所示:美国医疗机构并购占据了2015上半年大部分的并购事件。医疗技术创新医药创新人类基因组和精准医药的出现,开辟了靶向治疗最具挑战性疾病的新途径。然而,医疗创新的成本代价也很高。眼下,医疗创新会继续拉高医疗成本。比如,美国批准的治疗丙肝新药,虽然长远来看,新药物将节省肝功能衰竭、癌症的治疗成本,但药品单价仍然昂贵。为此,部分州以及商保公司实际是限制新药的使用范围,最终导致公私营机构的激烈竞争,政府也会对比新旧药的应用成本、综合考虑。精准医疗个性化的精准医疗将从过去质量泛化的大规模医疗,变为整合药物和设备的综合诊断、疾病管理。比如,美国政府的FY2016预算就提出2.15亿美元用于精准医疗,重点是建设大型纵向延伸研究,并在法律框架下,保证患者数据在众多医疗机构和组织间共享。基于遗传学的个人健康护理将从根本上改善预后效果,比如30%~40%的患者服用药物是有副作用的,然而精准治疗将帮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减少副作用。数字化地连接医疗未来趋势是打通院内院外,实现医患间随时随地交流。医疗机构将探索医患增进交流的模式,鼓励患者参与,支持院外的预防、管理慢病。由移动医疗mHealth概念逐渐转化为连接医疗cHealth。通信、诊断、治疗和监控的过程数字化实现离不开医疗技术的进步。可穿戴设备能捕捉数据,移动医疗APP和社交媒体都参与其中。例如,发展中国家严重缺乏医疗资源和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地区,所以需要探索数字化技术改善基础医疗服务,以弥补和城市健全医疗体系的差距。全球数字医疗市场包括无线医疗技术、电子健康档案EHR、电子病历EMR、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和其他。2013年全球市场608亿美元,2020年 预计为23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2%。而且,数字医疗发展带动了无线设备、传感器与智能设备的发展。2014年数字医疗的投资超过40亿美 元,远程医疗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从2013年到2014年,一年间增长了3.15倍。举例可穿戴设备如何搜集人体健康数据,隐形眼镜监测血糖、听力设备增强听力、心率监测设备、腕带监测心跳和血压及热量、智能药片监测服药的生理反应、鞋垫传感器测量体重、体脂平衡和温度。如图9所示:

  海外市场Q2增长相当不错的,海外市场今年不会受到疫情影响国内疫情影响中性,上海等封控影响常规业务,但也有其他订单譬如方舱等,所以国内整体影响中性。整体Q2增长目标完全没有问题。此外医疗新基建Q2增长非常顺利。 Q&A:1.公司从供应链上,海外发货物流影响情况?公司大部分供应商在国内,疫情还是有影响,所以公司Q1现金流有影响。Q2还是一样趋势,公司还是继续加大原材料储备。目前供应链没有产能上的影响。公司的量也米有那么大。整体来说供应商这块公司有很多采购权力的。包括深圳静默那一周公司还是正常办公的,还是可以获得正常运作的权力,因为公司也是和疫情密切相关,有专门的工作证明。发货这块:海外货物公司没有走上海港,都是深圳或者香港来发货的。2.海外上半年汇率影响如何?美元升值肯定正面影响,但帮助幅度还没有具体数据。CNY贬值Q2开始。同时因为公司还有1亿USD的远期头寸,也能对冲一部分汇率影响。3.上海方舱改造需求具体业绩?上海改造了几个方舱的隔离点,改造成有病房,手术室等可以治疗的地方。外方舱改造这种贡献Q2基本上就1亿CNY左右,迈瑞的体系里面很小的量级。 4.医疗新基建那类比较多?现在新基建采购结构情况:还是生命信息与支持 65%占比,占比超声25%,剩下是IVD后续结构会变化,因为IVD主要未来是试剂收入,等建成就诊人次上来之后试剂才能上来。另外超声也是,等医院建好会逐渐采购。所以后面两个有一定滞后。5.公司凝血系统新发布的亮点和后续的规划?很重要的是他的速度。现阶段凝血主流厂家都用的磁珠法,公司用的是光学法。磁珠法检测上准确度比光学发好一些,但光学发的特点是速度比较不错。公司之前一直用磁珠法,后来改成光学法,就是尽可能改善光学法检测灵敏度的问题。现在速度也有超越。临床:除了手术,其他也有需求,但之前速度满足不了预期。公司做凝血也有7-8年时间了,2012年左右收购了国内2家凝血公司,后来找到了临床痛点问题,尤其是大医院凝血检测速度的问题,所以公司在原有方法学基础上重新开发了产品。以后每个季度会汇报情况,目前三甲医院反馈还是相当不错的。6.发光领域,8000I推出后装机进展和三级医院装机比例?增速展望?整个IVD要看下半年疫情,22年整体公司20%业绩没问题,但IVD增速预期要看疫情。目前全国其他城市IVD都是常态的。化学发光还是IVD最快的,三级医院占比提升,8000I 80%在三级医院,整个化学发光Q1三级医院占比达到30%,就是8000I 带动的,以前三级医院15%不到。7.生化集采预期?下半年落地,江西生化肝功能集采这块。公司也准备了很多。包括江西医保局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公司策略就是和医保局统一战线,态度和应对都是国产最好的。医保局也需要国产龙头公司大力支持和配合,能让他有更好的效果。公司目的就是保障利润的同时加速提升份额,尤其是三级医院。集采就是大势所趋。整体IVD集采国家局应该不会集采,但各个省会不断试点的,这个预期确定。 8.现在高端超声设备和GE的差距?差距肯定存在,尤其是超高端这块,公司还灭有产品。这个差距未来2-3年可以抹平,公司第一代超高端超声23年底会上市,后续逐步产品上市。核心元器件譬如探头方面,完全没有卡脖子的问题。探头公司完全自产自研。公司有自己的探头生产工厂,这种技术水平公司积累很多年了。04,05年公司在美国就设立了探头的研发中心,这个是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和临床积累。23年公司要推出的超高端超声的探头也是公司自研的。国产确实很多超声公司探头是外购的。9.DRGS和DIP实施对IVD影响?不会的。医保支付结构里面,现在调整和改变的是药耗占比,过去医保支出的结构里面药耗占比50%,剩下1/4检查费用和1/4医院服务收费。未来检查费用占比基本维持。未来检测量会增加,逻辑就是体检和需求量的提升。DRGS和DIP只是把就诊的临床路径规范,就是减少过度诊疗。 10.研发预期?研发人员每年很大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研发费用率10%左右是确定的。公司一部分研发在武汉,但待遇和深圳是一样的。 11.微创医疗领域未来策略和布局?目前主要是硬镜,占了绝大部分收入,未来几年还是硬镜为主。现在国产化率比化学发光还低,所以未来空间很大。虽然医院自己钱买,但还要走审批流程,单价也比较贵,所以国内现在对国产硬镜需求都很大。现在科室话语权上外科是最强势的科室NG体育,国内要证明至少可以一致,外科才会采购国产硬镜。这多年国产硬镜公司突破1亿收入的都很少,迈瑞已经做到2-3亿收入了,22年预期还是翻翻增长,未来进口替代上肯定是迈瑞引领。此外还有些高值耗材: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美敦力等主导。后续通过集采来提高国产份额。公司这块产品23年推出上市。12.如何看菲利普等外资加速本地化速度?他们都在加速,之前西门子也发文说要加快中国本土化布局。按理上只要中国生产都是国产,希森美康90就年代就中国设厂了,但他们份额还是下降得。政策上没法规定哪种是国产,但每个医院落实情况是不一样得。最后真正能够促进国产替代的因素还是自己产品的问题。 13.四块种子业务上半年增长情况?现在没法更新。22年种子业务高速增长没问题。体量还是小的。而且动物医疗和AED海外也有布局。微创和骨科22年还是翻翻增长预期。14. 公司三类系统在新基建中配置比例?他们不得不配置,不论信息化考核还是高质量医院考核,他们必须重视信息化系统。所以公司现在的三瑞系统才能顺应市场需要。现阶段医院考核指标发生变化了,尤其是大医院,现在考核信息化程度,远程诊疗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等,功能上考核的是疑难杂症占比和四级手术以及微创手术的占比。目前推的比较快的是瑞智联和瑞影云,他们更贴合现在医院需求。 15.公司对DR板块规划,未来会不会考虑进入CT等领域?DR需要的平板探测器都是公司自研自产的。所以迈瑞研发上一直是这个态度,重点元器件都要自研自产或者合作方式来实现。现在不考虑进入CT,因为公司觉得现阶段没有价值。公司现在进入的都是自己的科室生态圈解决方案,放射科不是公司的重点。公司重点在麻醉科,微创外科等,公司要打造一个可以协同的闭环。放射和公司其他生态没有什么协同性,公司反正现阶段不考虑。16.医保推进集采有利于国产替代吗?器械集采背景下公司如何维持高利润?推进国产替代是医保局使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是领导人说的话,所以集采中肯定有更多利好国产的规则。 17.新品规划上?超高端超声23年上市腔镜吻合器和超声刀23年上市其他会一直高端产品上市。公司过去增长都是高端产品上市带来的。中低端产品都是慢于公司自己增速的。18.公司远期25年之前进入全球前20,现在排名37.19.海外我们的主要业务规划?动物医疗海外翻翻21年,国内增速140%。迈瑞每个业务都是全球性发展的。国内种子业务这块推的更快一些。AED欧洲有突破,今年英国有一个大订单(上万台),他学校的替换需求这块,国内AED是爆发阶段。其他总体海外基数低,但增量上还是国内更大一些。20. IVD海外?公司现在仪器都是投放的,没有常规销售,现在考核试剂产出,不考核仪器销售业绩了。所以现在全部的IVD仪器都是特价机,未来都要考虑试剂增长,公司一定要建设耗材对应的渠道,本来设备和耗材就是两批人,所以一定要建立耗材渠道。公司也有很多考核指标包括高端客户的突破,试剂的收入占比。去年海外仪器收入占比更大,未来仪器占比会下降。公司IVD产线本来就增长很快,海外的IVD会比国内增长更快一些。公司海外也是要从小样本客户到中高样本客户。Q1美国市场30%增长,Q2还是高增长。主要就三个产品线,监护线等。当然美国IVD 市场就集中在几个龙头,因为终端集中在几个ICL公司那里。要进入短期比较难,所以公司IVD美国发展目前不是重点。公司也在海外布局IVD本土制造,因为物流的问题和供应安全问题。海外大客户ICL的样本需求非常大,他们要求厂家试剂要本地供应,目前主要在土耳其,印度印尼和巴西已经有了IVD本地生产。公司海外IVD的布局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欧美先不考虑。在俄罗斯本来有布局规划的,但现在因为战争先等等。

  p近日,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宣布了2021年十大医学创新,为其“2020年医疗创新峰会”划上圆满的句号。事实上,每年在医疗创新峰会快要结束的时候,克利夫兰诊所都会公布下一年可能会影响世界的医疗创新名单,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18年。/pdiv class=wrapdiv class=containerdiv class=home clearfixdiv class=wrap-left pull-leftdiv class=articlediv class=main_infop今年,一种针对血液疾病的新兴基因疗法、用于囊性纤维化的新型药物、愈加繁荣的远程医疗等10项医疗创新荣登榜单。按照预期的重要性,以下为2021年十大医学创新名单:/ppstrongspan style=color:#cc0000 1. 血红蛋白病的基因治疗/span/strong/pp血红蛋白病是一种会影响血红蛋白分子的结构或产生的遗传性疾病,而血红蛋白分子扮演着在血液中输送氧气的重要作用。最常见的血红蛋白病包括镰状细胞病和地中海贫血,每年累及全球33万名儿童和超10万名镰状细胞病患者。最新研究带来了一种实验性基因疗法,能够让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具有制造功能性血红蛋白分子的潜在能力,防止相关并发症。/ppspan style=color:#cc0000 strong2. 原发性多发性硬化症新药/strong/span/pp多发性硬化症(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免疫系统会攻击覆盖神经纤维的脂肪保护性髓鞘,从而导致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的通讯问题,导致其脱髓鞘的自身免疫病。其中约15%的MS患者患有原发性进行性疾病。罗氏制药研发的奥瑞珠单抗(Ocrelizumab)是FDA批准的一种新的具有新靶标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也是目前首个及唯一针对原发性进展期MS患者的治疗药物。/ppstrongspan style=color:#cc0000 3. 智能手机连接的起搏器设备/span/strong/pp传统上,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远程监控是通过床边控制台进行的,并将有关数据传输给医生。由于很多人对这种设备及其功能缺乏了解,因此远程监控的依从性不佳。而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连的起搏器设备能够无缝进入患者生活,进行安全而直接的通讯,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追踪患者的情况。/ppspan style=color:#cc0000 strong4. 囊性纤维化的新药/strong/span/pp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遗传性外分泌腺疾病,主要影响胃肠道和呼吸系统。这种疾病是由有缺陷的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剂(CFTR)蛋白引起的,而一类被称为CFTR调节剂的药物可纠正蛋白质的作用,但此前开发的药物仅对部分人有效。/pp2019年10月,FDA批准了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组合疗法Trikafta,这种CFTR调节剂和氯通道开放剂的固定剂量联合药物可缓解具有最常见CF基因突变(F508 del)的患者病情,这类突变预计占总患者人数的90%。/ppspan style=color:#cc0000 strong5. 通用丙型肝炎治疗/strong/span/pp丙型肝炎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列为“无声的流行病”,发现该疾病的三位科学家不久前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可导致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的健康问题。但由于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患者只能使用药物治疗,问题在于许多药物要么存在明显副作用,要么仅对部分患者有效。/pp2016年,首款丙肝药物Epclusa获批上市,大大改善了丙型肝炎的治疗。该药物可有效抑制在丙肝病毒RNA复制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覆盖六种基因型丙型肝炎,有效率超过90%。/ppspan style=color:#cc0000 strong6. Bubble CPAP提高早产儿的肺功能/strong/span/pp早产儿通常需要包括特殊护理。对于那些患有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的婴儿,医生通常会在机械通气期间给其服用表面活性剂,但是这会使早产儿遭受长期肺部损害,并导致慢性肺部疾病的发展。/pp婴儿正压呼吸治疗系统(b-CPAP)是一种非侵入性通气策略,能够向新生儿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帮助他们在呼气期间保持肺部容积,可在长期使用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早产儿的身体创伤并刺激肺部生长。/ppspan style=color:#cc0000 strong7. 创新实践和新政策催增远程医疗服务 /strong/span/pp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得益于创新实践和政策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虚拟护理模式和远程医疗得以实现,医疗服务的速度加快,同时医疗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安全得到保障。这些变化为远程医疗打开了闸门,推动远程医疗的进一步拓宽其道路。/ppspan style=color:#cc0000 strong8. 真空诱导的子宫填塞器用于产后出血/strong/span/pp产后出血是孕妇分娩后的可怕并发症,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具有危险副作用的药物,经历长期不适的手术,甚至是在紧急情况下切除子宫、失去生育能力。大约1%到5%的分娩孕妇可能面临产后出血的情况。/pp此前,使用气囊设备压缩出血部位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干预,不过最新的由真空诱导的子宫压塞器利用宫内产生的负压使出血腔塌陷,比球囊压迫更具生理性,为应对产后并发症提供了另一种微创手段,可以惠及更多患者。/ppspan style=color:#cc0000 strong9.前列腺癌的PARP抑制剂/strong/span/pp前列腺癌是常见的一种男性癌症,大约有九分之一的人一生中将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理抑制剂PARP抑制剂,可以阻止肿瘤细胞修复受损的DNA,从而增加肿瘤细胞死亡,尤其是那些有修复机制缺陷的肿瘤。两种在女性癌症中展现出疗效的PARP抑制剂Rucaparib和Olaparib,已被证明可以延迟男性前列腺癌的进展,并在今年5月被批准用于前列腺癌。/ppspan style=color:#cc0000 strong10. 预防偏头痛的免疫药/strong/span/pp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使用诸如血压药物、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液等多功能药物来预防偏头痛,但由于不是专门针对偏头痛的药物,因此这些手段疗效欠佳。/pp2018年,一种预防偏头痛的新药物问世,通过阻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分子的活性而发挥作用,该分子在偏头痛期间会突增。2020年2月,美国FDA批准了首个预防偏头痛的静脉用药eptinezumabVyepti(eptinezumab-jjmr),用于成人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这些新药正在帮助无数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p/div/div/div/div/div/div

  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则公告,开始对《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至2021年12月12日。看似简单的一则通知,却将影响大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同时却也变相推动医疗器械库房、医疗器械物流等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十五年不懈努力,终于要成功了吗?其实,为了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然而,从2006年2月提起,至今十五年了,却始终未有大的进展。时间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的影响、医改政策的逐项落实,检查结果互认这一政策落地实施又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并开始加速。7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392号)印发;7月20日,2021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批示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与大力推进预约诊疗、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等作为“聚焦广大群众期盼,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便民措施予以持续推进;11月26日,开始正式征求意见。为什么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这么难?如果要搞清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难的原因,也许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因为造成这一状况既是技术性的,也有体制性的,包括法律、文化等,但最根本的在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等级制。1、技术方面存在问题此次意见稿中指出,满足同“级”质量评价指标便可检查结果互认,然而就像同为三甲医院,一个市级中心医院敢保证检查检验水平和协和、华西、湘雅完全一致吗?因此,如何保障同“级”的医院的检验、检查报告达到同一级水平就是很难攻克的技术难点。2、法律责任难以界定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每当出现医患纠纷时,相关患者在该医院所有的就诊记录和检查检验结果作为证据存在,来自本院这些记录和结果具有可靠的法律效力。而使用外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一旦出现医患纠纷,法律责任就会变得复杂而难以界定。3、经济利益错综复杂近两年,随着一系列的药品、医用耗材全国集采实施,药品和耗材实现“零差率”,告别了“以药养医”和“以械养医” 的时代。于是对于负债运行的医院来说,“多一项检查=多一份收入”,检查费成了不少医院“创收”的重要途径。此外,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下出台的措施,也是我们早晚要面对和解决的医疗问题,只是现阶段,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听起来很美实施起来却重重困难。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疗改革不变的初心。未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之路还要走很远很远。对医疗器械行业有什么影响?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推进,医院做检查的量少了,相应的,部分医疗器械的需求也会慢慢缩减。就目前来看,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的定位已经明确,基层解决的常见病和疑难症的初步确诊,大医院需要高精尖的设备,常规设备会被逐渐被淘汰。随着供应模式的转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适应一对多的供应模式,打破传统销售模式的限制,积极寻求资源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扩充产品供应众多经销商的服务能力。市场发展至今,行业问题和痛点都充分的显现出来,市场中也踊跃出了各种平台与创新型的服务。北京诚安世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立足于北京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在完善企业供应链方案以及供应链配套服务的同时也积极拓宽服务类型,充分对标生产企业及经销企业的需求,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痛点提出了众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润达医疗(603108)12月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11月30日接受19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一)子公司润达榕嘉情况介绍上海润达榕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达榕嘉”)成立于2014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认证。自成立以来,润达榕嘉始终潜心于分子诊断技术、质谱诊断技术、细胞分析技术、脑疾病诊断技术,致力于提供整体精准医学中心建设以及实验室数学化转型的研究与应用。润达榕嘉近年来注重研发,在营收稳步增长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各类自研产品陆续获注册证,截至目前开发的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核酸提取仪、超敏乙肝病毒,HCV病毒等核酸试剂盒已获得注册证。润达榕嘉在研产品包括精神抑郁症诊断产品—烟酸皮肤反应成像仪、脊髓肌萎缩症SMA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等。(二)主要交流问题问:润达榕嘉目前自研产品管线主要有哪些?答:自成立以来,润达榕嘉聚焦于分子诊断(肿瘤伴随诊断、各种病毒检测、出生缺陷筛查等)、质谱诊断技术(精准用药、代谢疾病等)、细胞分析技术(循环肿瘤细胞、流式细胞)、脑疾病诊断技术、临床实验室服务以及科研诚信信息系统等创新产品的自主开发。目前润达榕嘉自研产品线包括临床质谱产品线(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质谱全自动前处理系统、前处理柱、质谱检测试剂盒)、脑类疾病诊断产品线(抑郁症诊断产品—烟酸皮肤反应成像仪、脊髓肌萎缩症SMA检测)、核酸产品线(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盒、疱疹类病毒检测试剂盒、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核酸提取仪、可移动方舱QLAB)、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流式细胞仪及科研诚信产品线(科研试剂耗材采购系统、科研数据管理系统、科研设备共享系统)。问:请介绍下润达榕嘉质谱仪产品特点,市场前景及未来推广计划?答:润达榕嘉在去年年底取得了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注册证,目前该产品已在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仁济医院等医院装机使用,今年受疫情影响导致产品装机销售推广受到较大影响。润达榕嘉针对临床质谱应用开发了高通量小体积ARP-6465MD质谱仪、独有专利技术“谱易快”液液萃取小柱、“谱方达”全自动处理系统等临床质谱全线解决方案。国内临床质谱市场刚刚起步,获得临床质谱仪注册证国产企业约十余家,据相关资料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临床质谱检测市场大约数十亿,预计未来国内临床质谱潜在市场可达数百亿。随着质谱产品线不断完善,同时受益于医院LDT试行政策的利好,未来质谱在临床应用可通过IVD检测产品及LDT模式共同推广,国内临床质谱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问:能否介绍下公司抑郁症诊断产品烟酸皮肤反应成像仪?答:根据The Lancet杂志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抑郁症患者达3.74亿例,国内抑郁症患者近1亿,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负担疾病之一。目前抑郁症诊断主要通过精神科问诊,心理测量表,询问家族遗传史等传统问诊方式进行,存在主观局限性。临床上缺乏一个可客观、准确、可量化的诊断产品来辅助医生进行诊疗的判断、监测病情进展及用药疗效。润达榕嘉长期聚焦在脑类疾病诊断产品的开发,基于烟酸皮肤反应原理,已开发出一款操作便捷、体验友好、性能稳定、检测时间短、无创无痛感的烟酸皮肤反应成像仪,检测结果客观真实,通过生物标记物检测,测试者无法人为主观意识控制,可为临床抑郁症诊断提供一个客观、可量化、准确的辅助检测工具。可应用于学校体检、入职体检、特殊工种体检、精神科问诊、心理咨询门诊、用药后随访等场景,未来潜在检测市场巨大。目前产品处于申报注册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可获得注册证。问:介绍下公司LDT业务和医院的合作模式?答:近期上海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对医疗卫生机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高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操作指引;同时,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开展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也指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开展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试点,由上海市卫健委遴选确定20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开展LDT试点,确定20家公立医院为辅导类试点单位,根据试行方案,可以极大推动类似质谱技术,流式细胞技术,二代测序技术等在临床的大规模使用,可以解决过去由于没有产品注册证而无法在公立医院院内开展的特检项目需求,这一政策的推行,可以加快创新的诊疗技术,诊断产品在临床的推广和使用,可以促进公立医院检测项目的扩容,更好的满足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临床检诊需求。公司也将积极发挥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及检测服务优势,协助公立医院客户在院内建立相关LDT产品研发技术平台及检测服务平台,满足临床检诊需求 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商业服务板块(IVD代理经销业务,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和工业板块(IVD产品研发生产业务,医疗信息化业务)。其主要产品包括试剂及其他耗材、仪器、软件开发及服务。

  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官方赞助商, GE医疗在这个夏天向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先进的医疗产品技术,在反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GE医疗集团下属的生命科学部门年销售收入达18亿美元,该部门所提供的技术和产品用于细胞和蛋白质、药物研发等基础研究,以及大规模生物制药。 ImageQuant™ LAS 4000数字成像系统是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首批GE系列产品之一。此产品已被选择用于对奥运会运动员进行严格的重组(EPO)检测程序。这种提高成绩的药物可增加红血球数量,从而极大地改善氧气流并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埃塞克斯郡哈洛市新建的反科学中心是奥运会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药物检测实验室。EPO检测是将在反实验室执行的一组分析之一。该实验室是以葛兰素史克公司(GSK)的英国研发场所之一为基础的科学中心的一部分。GSK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官方实验室服务提供商,该公司将提供设施设备,帮助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分析专家独立运营管理一个由世界反机构(WADA)认证的实验室。新实验室的科学家团队领导人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药物控制中心主任David Cowan教授。协同该实验室工作的一名认证分析员Christiaan Bartlett评论说:“通常我们每年要检测大约7000个样本,但在奥运会期间,我们将在短短17天内检测5,000个样本,并且将在残奥会期间检测约1250个样本。过去10年中数字成像技术的进步意味着LAS4000可在短暂的曝光时间内以高灵敏度捕获高质量图像。配合GE 医疗电泳和蛋白质印迹设备使用时,ImageQuant™ LAS 4000可为我们提供极为详细的信息。这将帮助我们准确地识别重组EPO的使用,并保护清白运动员在公平竞争的赛场上进行比赛的权利。”GE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全球科研部产品主管Johan von Heijne先生表示:“我们的ImageQuant™ LAS4000已经被奥运会反实验室的Cowan教授及其团队选择为他们在该实验室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此我们非常高兴。”ImageQuant除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反检测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之外,还用于其他一些由世界反机构认证的实验室,并被全球各地的科学家用于支持下一代药物治疗的研究。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科函〔2021〕24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司组织开展了相关申报和评审工作。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拟发布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进行公示。其中,入围单位分为“揭榜单位”和“潜力单位”两类。原则上,“揭榜单位”为创新任务攻关主体,“潜力单位”可自愿继续实施揭榜任务。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司,电子邮件发送至(邮件主题注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意见反馈)。公示时间:2022年8月5日至11日联系电话,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邮编:100804附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司2022年8月5日

  pstrong一、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领域/strong/pp总体来看,2017年中国的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ppstrong1、两票制全面实施推动渠道变革/strong/pp2017年两票制将从去年的试点走向全面实施,大企业将会将渠道下沉,中小型代理商将被淘汰一批,兼并一批,转型一批。在此趋势之下,行业内将会孕育三大趋势性变革:横向收购、纵向延伸与转型。/pp在横向收购方面,资金充裕、实力雄厚、渠道广布的大型商业公司,将不断兼并与整合区域型渠道,并将渠道打造成供应链整合方案的提供商,业绩将迎来爆发。/pp纵向延伸又可分为三种:一是生产型企业下游渠道化,即大型企业收购经销商,例如美康收购倚天生物,安图收购盛世君晖 二是流通型企业上游自产化,即流通企业收购上游技术,例如流通起家的润达医疗并购POCT高技术壁垒产品线 三是流通企业下游服务化,即流通企业向终端服务延伸,比如迪安诊断继续积极布局终端第三方实验室。纵向延伸使得企业在上下游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而通过协同作用提升了企业利润率。/pp转型是指医疗器械生产型企业与渠道型公司之间业务模式的转变,譬如部分器械经销商在两票制、营改增及大整治背景下转型CSO 部分器械代理型商业在上述背景下或将转型配送型商业。/pp总之,渠道商的并购、延伸、及转型将使得渠道环节逐步走向集中,这是两票制趋势下渠道整合的未来出路。/ppstrong2、分级诊疗带来国产设备的机会/strong/pp2017年,分级诊疗改革将会继续深入,并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虽然病人端的观念不会迅速改变,但“春江水暖鸭先知”,分级诊疗将带来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与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被外企垄断的局面不同,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一直是国产品牌纵马驰骋的疆场,而从政策面上看,国家亦鼓励与支持基层医疗单位使用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与设备。我们预计随着政策的倾斜与资金投入的侧重,国产优秀的器械品牌,无论是有渠道有产品的大品牌还是在技术上有独到之处的后起之秀,在基层领域将迎来爆发NG体育。/pp这其中,一方面是基层现有设备更新换代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基层医疗需求,但又操作简便的设备的机会。我们将重点关注检验诊断设备(尤其是POCT及快检设备等)、慢性病相关家用设备、医用康复器械、医生随诊随访设备、超声等安全简便的影像设备等基层设备领域。/ppstrong3、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方兴未艾/strong/pp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各种新兴模式的不断摸索,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机构与公司会意识到:为医院服务、与医院共赢的“互利模式”,会比革医院命、抢医院生意的“颠覆模式”更符合目前的医疗商业环境,在此之下各类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将大有可为,各类“互联网+”的思维与模式也会融入到这些服务中。/pp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进而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明确医学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中心作为独立医疗机构势在必行。/pp从卫计委对第三方诊断、影像与病理等的发文支持,以及大型医疗企业在这方面的布局与并购可以看出,基于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第三方诊断、影像、病理、物流、消毒、维修、设备打包等新兴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将有力地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由于这些领域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相信将会有大量的投资及并购事件发生。/pp我们看到在第三方检验领域,龙头企业金域检验即将上市,后起之秀如千麦医学、北京和合等也持续得到资本的支持快速发展 在第三方影像领域,一脉阳光获得高盛的A轮投资,平安好医生、上市公司广宇集团等也积极布局该领域 消毒领域,老肯医疗及国药控股正在积极布局第三方消毒供应链 而第三方维修的企业如昆亚医疗、柯渡医疗分别登陆新三板与获得资本投资。/pp我们还观察到,如第三方检验、第三方影像等与诊断相关的第三方机构,不仅可以向医院提供服务,更可以面向广大的消费端市场,如能结合好早筛、体检等产品服务,将冲破医院市场的窠臼,创造出万亿级别的健康保健市场,如再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相结合,或与新药研发等对接,将有不可估量的爆发潜力。/ppstrong4、新技术渗透器械领域/strong/pp早筛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医疗机器人等将带来诊疗的颠覆性革命。/pp目前早筛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病早筛与肿瘤早筛。遗传病早筛通常是指产前筛查和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计算得遗传病的概率 肿瘤早筛是指在有临床症状之前通过液体活检、基因测序等手段对肿瘤做早期发现。这两者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提高肿瘤生存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日前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pp人工智能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的结合是近来热门的关注点。中国和美国的医学影像数量去年增速分别是30%和63%,而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率仅分别为4.1%和2.2%,影像科诊断供需缺口巨大。人工智能读片的新趋势或将颠覆未来影像学诊断,弥补人工诊断的数量和准确度的不足。目前,来自谷歌大脑与Verily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出的诊断乳腺癌的人工智能诊断准确度达到88.5%,完胜人类著名病理学家73.3%的准确度。未来人工智能诊断的更多病种突破及准确率的提升,将完美契合第三方影像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得影像云诊断平台成为影像诊断的最终解决方案。/pp3D打印医疗器械是另一新兴领域。骨科器材类的3D打印产业近几年已初步投入了使用,如史赛克的3D膝关节置换NG体育,爱康医疗的3D髋关节,科太迈迪的3D关键骨打印。3D打印另一大应用领域是齿科,海外的巨头BEGO、普兰梅卡等医疗巨头都纷纷生产适合口腔应用的3D打印设备,如3D Systems、EOS也被初步引入了中国的医院。技术的更迭将是器械市场发展的确定性趋势。/pp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2016年营收达到约85亿美金,保守估计未来5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至2020年将超过150亿美金。这其中,手术机器人将占60%,而康复机器人将占20%。手术机器人中,达芬奇机器人自获批以来已成功完成了百余万例复杂手术。康复机器人也在技术的逐步突破下日渐进入市场,根据密西根大学康复机器人协会预计,康复机器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37%,远高于其他医疗机器人。这一领域中,国外企业ReWalk、Cyberdyne、Hocoma、Woodway等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崭露头脚,中国的蝶和科技、傅里叶机器人、安阳神方等康复医疗器械公司自产的医疗机器人也逐渐投入使用。/pp目前医疗器械领域的这些新技术的公司尚处于早期,仍主要以pre-A轮,A轮投资为主,今年我们预计这些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及投资事件,领先企业也将初露端倪。技术平台型公司v.s.垂直领域公司 大企业的创新部门v.s小型创业公司,谁将脱颖而出我们将拭目以待。我们认为平台型公司看迁移落地能力,垂直领域公司看渠道推广能力,大企业创新部门看协同及资源互动能力,小型创业公司看技术单点爆发能力。/ppstrong5、精准医疗逐渐由概念走向成熟/strong/pp2015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疗”一词渐成医疗领域的热门词汇,随着NGS、基因编辑、DNA捕获、生物信息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精准医疗也逐渐从概念走向成熟。从诊疗流程来看,精准医疗可以分为早期筛查、疾病诊断、和预后随诊。/pp在遗传早筛领域龙头企业基本成形,贝瑞和康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诺禾致源获得国投创新的大额融资,安诺优达生产的基因测序仪NextSeq 550AR,以及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获得CFDA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批准。在肿瘤早筛领域,近日,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而鹍远基因的创始人之一,张鹍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 上发布最新力作,在世界上首创高通量甲基化无创检测新技术,未来可以用于癌症无创早筛与溯源。在国内,博尔诚引入的结直肠癌甲基化基因早筛产品也获得了CFDA的医疗器械证,这些成果都将掀起行业的热度,预计国内该领域也将诞生一批创业公司。在技术上,早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液体活检,DNA捕获与扩增等技术,甲基化及其他靶点的发现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积累足够的临床数据,具备明确的临床指证,才能逐渐成为早期筛查的金标准。/pp在疾病诊断方面,精准医疗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肿瘤的精准用药及随诊。通过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检验,如NGS、一代测序、PCR、FISH、CTC、单细胞测序等技术,从分子的层面解释患者的个性化情况,从而在临床上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与了解预后情况,结合靶向药物、细胞治疗等手段、实现精准与个性化的治疗。/pp目前,国内的NGS与ctDNA领域竞争局面火爆,众多企业呈百舸争流之势,经过最近两年的跑马圈地,行业即将迎来洗牌期和更残酷的竞争。我们预计整个行业在短期内将看各家的商务拓展及商业化落地能力,中期看服务质量和产品研发与报证能力及客户粘性,长期将看大数据的积累应用、商业生态的打造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商业化。企业方面,规模领先的世和基因、燃石医学等企业持续得到资本关注,而以元码基因、美因基因、基因加、臻和科技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也正在以各自不同的切入点迎头赶上。/ppstrong6. 海外投资与并购势头持续强劲/strong/pp2016年底以来,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及大企业在医疗器械的投资中,以稳健性为主,重视有销售利润,有成熟渠道的稳定型的投资机会,并开始积极寻求海外有技术的公司进行投资,以实现产品的引入,并与国内的渠道优势互补。由于整体上看医疗器械商业化的周期快于新药,我们预计今年投资机构,特别是美元基金,将会沿袭此趋势,继续加大对海外技术型医疗器械企业的投资甚至并购 而A股公司并购海外医疗器械企业也将持续进行,海外并购已成为国内企业引入国外技术、海外企业在中国商业落地的有效方式。/pp2016年至今,九安医疗9,388万欧元收购eDevice,加码医疗检测设备 紫鑫药业收购Nabsys2.0,进军基因检测 京东方5000万美元投资以色列无创医疗设备公司Cnoga 三诺生物以2亿美元收购美国PTS诊断,进入IVD行业的POCT诊断领域。体外诊断、基因测序、创新医疗设备作为技术壁垒高、增速快的热门领域,是龙头收购的必争之地。2017年又将是国内龙头争相布局海外的一年。/pp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pp成熟领域企业的并购与整合(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收购)/pp平台型与垂直领域的渠道商/pp基于器械设备的各类第三方服务机构/pp新技术领域/pp海外技术型企业的投资/pp布局医疗器械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pp医疗器械平台化公司: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新华医疗、华润万东、山东威高/pp医疗器械专业化公司:乐普医疗、达安基因、科华生物、三诺生物、凯利泰/pp第三方服务类公司:迪安诊断、金域检验/pp传统医药类公司:信立泰、海思科、海南海药、北陆药业/pp非医疗类公司:宏达高科、经纬纺机、TCL、三胞集团/ppstrong二、医药与生物科技领域/strong/pp放眼未来三年,我们预计中国医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将出现以下变化。/ppstrong1、一致性评价带来仿制药市场的结构性变革/strong/pp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国内仿制药的质量水平,最终实现进口替代和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虽然会带来仿制药行业格局的重塑,带来投资机会,但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pp一致性评价短期内并不一定导致国内仿制药市场份额的提升,也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医药支出费用的减少。在结构调整期,一致性评价所涉及的品种的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渠道品牌、降价空间是仿制药行业洗牌中判断投资价值的标准。一方面,在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较难达标的品种,工艺水平就是判断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标准,在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容易达到的品种,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这时候渠道和品牌就是判断投资价值的标准。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即将问世或,刚问世不久的仿制药,其投资价值的关键在于原研产品有多大的降价空间,这个降价空间应当看的是绝对数值而不是百分比。在达到标准的企业中,其主要品种如须2018年底前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且已申报一致性评价的尤为值得关注。/pp有资质完成一致性评价的临床机构的紧缺、行业标准的缺失以及参比制剂的不足,很可能影响2018年年底前一致性评价的如期完成, 政策调整或在所难免。目前一致性评价提出的289品种目录只是第一步,后续范围更广的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出台或将对行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一致性评价短期内对仿制药龙头企业、CRO企业、药用辅料龙头企业以及制剂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ppstrong2、“两票制”带来医药流通环节大幅压缩,医药商业集中度提升/strong/pp随着“两票制”和“营改增”出台与实施,企业被迫由过去的“低开”模式转为“高开”模式,企业财税负担明显提高。集代理、过票、配送于一体的中小型批发企业由于过票业务难以为继和医疗机构回款账期压力而面临淘汰,迫切寻求大型流通企业收购,流通环节将大幅压缩。而全国性和区域配送龙头企业则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大幅扩大终端覆盖率。/pp同时,在“两票制”的压力下,小型的连锁药店和零售店由于不能使用现金交易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也将面临大范围整合,大型连锁药店将继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新兴的专业CSO未来增长迅速,成为医药商业里值得关注的一个细分领域。/ppstrong3、新版医保目录带来行业短期内格局调整/strong/pp2009版的医保目录催生了数十个销售额过十亿的品种,新版医保目录的诞生,意味着1.5万亿医药市场有望迎来重构。/pp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新增药品339个,其中中枢神经领域新增17个品种,21个品种解除限制使用 儿童用药新增91个品种 同时治疗费用较高的替尼类和DPP4抑制剂等药物也新增进入医保目录,而多个原目录中药注射制剂品种被新增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同时对适应症的限定也更加严格。新版医保目录对中成药、儿童药、创新药和大病种药物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加大,对中药注射制剂等领域管控更严。/pp2017版新版医保目录将2009年以后上市的新药作为重点评审对象,并对其中的创新药物进一步的倾斜,并同时将疗效确切的高价药品纳入拟谈判目录。2008年至2016年我国批准的创新化药和生物制品。